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2024-10-29 1:08:13 新闻 admin

转自:红星新闻

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开 栏 语

金秋时节,蓉城枫红,拼经济的战鼓,咚!咚!咚!

9月19日,成都市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10月24日,成都市召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加快把园区建设成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为贯彻落实相关会议精神,成都传媒集团特别策划“探’新’长三角借’力’大湾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组织所属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红星新闻网、《先锋》杂志、成都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等6家媒体采编骨干,前往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和大湾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地采访调研。

抓经济必须抓园区,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跨越山海,采访组将看工厂样板间、问城市方法论,对话企业、部门和专家,求解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梯度培育、园区改革赋能等经验成果,在产业园区观察与触摸新质生产力的有力脉动,以期“他山之石”对成都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有所启示与借鉴。

即日起,成都传媒集团6家媒体推出《探“新”长三角借“力”大湾区——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邀您一起走近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共同感受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澎湃动力!敬请关注!

位于浙江温州的乐清,是一座拥有147万人口的县级市。超40万本地人在海内外“掘金”,超60万“新乐清人”来此落地生根——大进大出、大开大合的人口流动趋势显示出这里不一般的经济活力。

8个高速口、3个动车站以及多个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已是超出普通县城的“配置”,而数据更令人感受到这座滨海城市的不同寻常:今年1至8月,温州乐清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在浙江全省45个工业大县中排名第一;2022年,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也是全国唯一以县域身份入列“国家队”的集群。

作为县域经济体,乐清保持高速增长的秘诀是什么?10月中旬,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带着问题前往温州乐清市。在访谈了多家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和科技创新平台后,将目光锁定在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园区。

诞生于1993年的乐清经济开发区,在智库机构发布的 “2023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中位居全国第2位,在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强(2024)榜单中该园区位列全国第6。

为何乐清开发区经济总量能领跑全国省级开发区?部分经济指标更是比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别报道组从园区产业生态中找到了答案

这里的企业为何“挖不走挪不动”?

圈链融合赋能,形成1小时供货闭环

一过盐盆山隧道,乐清经济开发区豁然眼前,沿途厂房林立、货车飞驰,处处可见“电气”字样的企业招牌。

作为浙江省首批19个省级开发区之一,乐清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8.12平方公里,南临七里港,东濒乐清湾,北接乐清市中心区,西联柳白经济圈,乐清的城市中心大道横贯全区,高速公路出口、104国道和万吨泊位港口环绕前后。如今,这里集聚了规上工业企业196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22家。

小型断路器是乐清的“起家产品”。改革开放之初,许多“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凭着一双手焊接组装、踩着三轮车沿街售卖微断路器,迈出了草根式创业的第一步。如今,有着“中国电器之都”之称的乐清,电气产业覆盖电力能源输电、变电、传感器等200多个系列、6000多个种类、25000多种型号的规格产品。

走在乐清,仿佛一头钻进电气企业的“热带雨林”。当地拥有电工电气企业超1.4万家,产业链配套率达85%以上,形成一小时供货闭环。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是乐清企业集聚的真实写照。

在乐清开发区,记者看到了圈链融合、集群发展的赋能效应。

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浙江天正股份有限公司是乐清电气产业龙头企业之一。作为链主企业,天正公司的数智化车间科技感十足。5条自动生产线一字排开,机械手闪转腾挪、施展手艺,丝毫不差地完成冲压、焊接、精准组装等动作,整个生产线只需少数生产辅助人员,生产一只微断路器平均只需要1.5秒。

“我们企业80%左右的供应商都在乐清,方圆50公里就能把需要的零部件配套齐全,”天正公司副总裁方初富介绍,产业集群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供应链优势。公司的生产计划下发后,头一天供应商就能把配套零部件全部配齐送到,大件的包装甚至只需要提前两小时送达,极大地释放了库存空间和生产灵活性。此外,产业链上下游成熟的供应链配套已实现规模化生产,链主能享受到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配套产品,这是许多电气企业扎根乐清、“挖不走挪不动”的重要原因。

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同样作为电气龙头企业之一的正泰集团,在乐清拥有四五百家的产业链配套企业。记者采访浙江协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时,总经理叶浩笑说,企业的成立本意就是为了“协同正泰”,为其做配套。

链主企业释放订单,倒逼链属企业协同精益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在生产车间,叶浩告诉记者,眼前的设备已是公司的第四代设备产品,直接以摆盘形式提供给客户,从而减少客户手工装配的加工工序。“我们跟链主企业紧密联系,时刻根据客户需求做出相应调整,现在逐步转向自动化装备的生产模式,”叶浩说,当链主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时,也会向链属企业派出技术指导,技术的带动令上下游企业形成协同创新的共同体。

在叶浩看来,圈链融合是“双赢”。对于链主企业而言,可以降本增效,集中精力发展主业;把更小的配套产品释放给市场,也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比如我们企业,这几年每年都是同比两位数的增长,”叶浩透露。

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采访中,许多企业都提到了园区产业生态的构建。隔三差五,乐清电气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便会举行电气产业的活动、路演或宣讲,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平台、协会都会参与交流。“抱团取暖”的意识,支撑着产业集群的壮大。2022年,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也是全国唯一以县域身份入列“国家队”的集群,其主导产品低压电气占全国市场份额达65%以上。

这里的企业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科技创新赋能,靶点施策激活“大孵化”一池春水

乐清是民营经济“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民营企业数占比达97%以上。规模不大却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却面临着天生的制约:如何突破成长瓶颈,真正走向壮大?

科技创新是乐清给出的答案。

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近年来,乐清高度重视大孵化集群发展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引进设立孵化基金,加大对初创企业、优质项目的投资力度。通过一系列靶点施策的孵化“加速度”,激活了“大孵化”这一池春水。如今,乐清从市级宏观层面到每个集群再到每个园区,层层构建孵化链条,多链融通,创新驱动发展。2023年,乐清新增孵化面积23.21万平米,吸引220多个新入孵企业(团队),全市孵化基金总规模超过2.6亿元,累计投资初创企业(项目)30多家。

在乐清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创业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国家众创空间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呈百花齐放之势,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完善,为项目落地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裕空间。

在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记者再次见到了乐清电气产业的起家产品小型断路器。在研发过程与上市前,企业会将产品送来摸底测试和整改。这里是浙南唯一一个完成全电流等级覆盖的电磁兼容实验室,能够实现从63A到8000A低压电器产品电磁兼容测试。

2021年,为破解民营企业产品智能化迭代升级的难题,乐清市政府与温州大学牵手共建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温州大学成建制搬迁浙江省全省低压电器重点实验室、省电器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多个省、市级载体至乐清,提升公共科技平台服务企业能力。

“过去企业需要将产品送到杭州、嘉兴等地的实验室,现在园区企业花5到10分钟就能把产品送到实验室检测,既省钱又便捷,”研究院副院长吴自然介绍,目前研究院服务乐清电气企业300多家,去年项目测试达1700多项次,企业送检还需“排队进”。针对科研投入有限的中小企业,研究院提供公共科技平台解决了时间和成本问题;针对链主企业,研究院还分别携手美硕、天正等电气企业搭建联合实验室,解决产品研发测试关键问题。

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类似由政府主导建设的科创平台,目前乐清共有16家。乐清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崇锰介绍,全市深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高度融合,在科创平台建设上基于两个逻辑布局:一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为代表,立足当下企业需求提供有效科技支持;另一个是围绕创新链布署产业链,以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为代表,借力科研机构开展“ 链式招商”,向智能物联、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找市场。

今年8月正式投运的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由工信部电子五所与乐清市共建,主要为汽车电子电器、新能源、航空航天设备等产业提供“一站式”质量可靠性研究及技术服务。跳出传统的产业定位,恰恰是乐清电气产业求新求变、转型升级的方向。

赛宝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郭林介绍,赛宝是一家“制造业医院”,承接国内众多龙头企业检测需求,吸引了吉利、亿纬、宁德等大企业来到乐清、认识了解乐清,为当地产业招大引强蓄势赋能。例如浙江致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检测从宁波转向乐清,进一步加速了本地产业链的聚集。

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有电就有乐清造”,这让乐清经济承压前行亦能保持高速增长。近年来,乐清以电气产业集群为依托,引导产业链向上下游两端延链强链,智能物联、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猛成长。以传统电器起家的电气产业在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蓝海里也能找到客户。

今年5月,乐清市发布《乐清市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推进乐清孵化集群建设从量的积累到量质并进、企业集聚到产业孕育、基础服务到增值服务、空间拓展到生态构建的迭代提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成为乐清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2024年以来,陆续投运的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西交大雁荡山电气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起“3+X”科创体系,推动乐清产业结构从电气产业“一枝独秀”转向优质细分新兴产业“百花齐放”。

这里的企业为何能专心“围墙内的成长”?

营商环境赋能,做好围墙外的服务“放水养鱼”

今年9月,国家工信部公布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乐清共11家企业入选,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从80年代3个人4台设备的小作坊起家,到40年后的国家级“小巨人”,永固集团的成长离不开政策引导和培育。

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2023年,乐清开全省之先实施“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招聘高校教授作为企业副总。温州市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林继兴博士,去年受聘成为首批企业“科技副总”加盟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他带领团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了金具在高寒低温下脆性断裂的难题,开发出高性能节能铝合金电力结构,大幅提高了产品强韧、低耗耐候性能。

统计数据显示,首批聘任“科技副总”的30家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15%,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从4%增长到4.6%。乐清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科技副总”项目启动,已有150余家企业踊跃报名,预计用三到五年时间,先在亿元以上产值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试点,再面向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全面推开。

翻阅乐清的企业目录,完整的企业梯度形成了“热带雨林”式生态:除了正泰、德力西、人民、天正4大龙头企业,中间还有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全市规上企业2151家。

近年来,乐清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形成了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企业五级梯度培育体系,不断推动企业向高端化发展。

全国唯一的县域“国家队”,如何炼成?

“从小开始抓,才能让企业成为有根企业,”乐清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温州地形“七山二水一分田”,工业用地稀缺,中小企业拿地难。前些年由于发展空间受限,有企业选择外迁。

留住企业,就要聚焦“有根企业”重点培育。政策给企业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企业就能给当地带来丰厚的回馈:俊郎电气有限公司十年前才小升规,如今的产值已达10亿,“新乐清人”创立的新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去年产值突破8亿元,二者双双位列乐清市制造企业100强。

在该负责人看来,成长环境不仅意味着政策扶持,更需要“放水养鱼”的生态。“让企业能够专心地把围墙内的事情搞好,围墙外的事情交给我们政府去解决,”他介绍,乐清把每个月11日设为“一心一意为企服务日”,并设立服务热线、“一对一”助企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历史遗留、多发频发的重点难题,推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化解。

为了破解中小企业拿地难的问题,2022年以来,乐清开始试点“数据得地”改革,对企业进行“全景画像”、赋分排名,实现优质企业优先供地。企业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找书记亮数据、不找市长找市场”。通过比拼固投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R&D强度、容积率等指标,倒逼企业及时改造提升、拉长长板,“数据得地”改革实现了企业保公平、园区得效益。今年上半年,乐清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数据得地20家,完成率66.7%。

“全产业链贯通的布局、无往不至的工业物流、精准有效的梯度培育、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这些都是企业在乐清能扎根的关键。”

记者手记

感受民营经济的热力蒸腾

那是一片土地的精气神

见到我们这支来自成都的特别报道组时,乐清的部门、产业园区和企业都显得有些错愕。“一座西部的大城市能向我们一个东南小县城学习什么?”在他们看来,成都的政策优势、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都是乐清难以望其项背的。

但采访下来,令我们感到惊叹的,恰恰是乐清“逆天改命”、敢闯敢为、勇于攀登的草根精神。没有大型央企国企,就从小作坊起步,做到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小县城里聚集16家上市企业;科教资源薄弱,人才招引困难,就共创科创平台,引进“科技副总”,帮助中小微企业向“新”而行。

成都能向乐清学什么?

在“技”的层面,是抓园区强配套兴产业的鲜活经验。乐清经济开发区连续多年领跑全国的省级开发区,部分经济指标更是比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精准定位、圈链融合、产研协同、优化环境的做法,值得成都园区发展借鉴和参考。尤其对于8县(市)来说,乐清以园区兴产业,以产业带动县域经济腾飞的经验,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在“道”的层面,这生机勃勃的背后其实是乐清“四千精神”的热力蒸腾。改革开放之初,乐清十万供销员外出闯天下,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成为温州商人的卓越代表。“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正是照亮一代又一代乐清人敢为人先、善于拼搏的精神之光。

“四千精神”是过去的、现在的,更是未来的。这样的精气神,放之四海都有着指引意义。当下的成都,正在以问题为导向,突出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拼的行动谱写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更加需要“走遍千山万水”为企业靠前服务,“说尽千言万语”为企业答题解惑,“想尽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发展,让企业的“千辛万苦”在构建系统性综合性一流生态中逐一破解。时代呼唤新“四千精神”,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改革的深水区行进。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赵牧 温州乐清报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