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占比超三成 海螺材料二度闯关港交所

2024-09-28 7:14:05 科技 admin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方超 张家振 上海报道

  在招股书失效两个月后,安徽海螺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材料”)再度闯关港交所。9月19日,港交所官网显示,海螺材料递交上市申请。这已是公司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二度冲刺港交所上市。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作为一家以生产及销售水泥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等产品的细分市场龙头公司,海螺材料因低价开拓第三方市场、毛利率持续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等引发市场关注。例如,在主要产品水泥外加剂产能利用率方面,海螺材料2021年披露的数据为68%,而在今年上半年已大幅下滑至32.6%。

  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海螺材料正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海螺材料方面表示,由于若干发展中国家对水泥及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预期增长,拟在乌兹别克斯坦及印度尼西亚开拓业务。

  “继续深耕细作,提高母液、混凝土外加剂市场占有率,全力开发功能性聚醚单体及母液,保障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推动公司首个海外项目规划落成。”海螺材料总经理陈烽在海螺集团2024年工作会议上公开表示。

  成立五年“火速”冲刺港股IPO

  在成立短短五年后,背靠“水泥大王”海螺集团的海螺材料,开启了港股上市冲刺之旅。

  公开资料显示,海螺材料是海螺集团下属安徽海螺科创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螺科创”)控股子公司,是一家生产及销售水泥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及其相关上游原材料的精细化工材料供应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3财年水泥外加剂销量和收入计算,海螺材料在中国排名首位,市场份额分别约为28.3%及32.3%。同期,海螺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销量约占中国混凝土外加剂总销量的0.8%。

  事实上,海螺材料的诞生,与海螺集团业务扩张密不可分。

  据“安徽国资”微信公众号文章介绍,2017年11月,海螺科创前身安徽海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刚成立,便将水泥外加剂和混凝土减水剂行业作为投资公司第一个发展目标。以集聚国内技术和市场资源为原则,通过多轮商务谈判,成功收购了在水泥外加剂行业国内排名前列的山东宏艺科技公司和鑫统领集团。”

关联交易占比超三成 海螺材料二度闯关港交所

  在此基础上,海螺科创组建了海螺材料前身“海螺新材料”。

  企查查显示,在海螺材料股东中,海螺科创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8.62%,湖北鑫统领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4.1%,临沂海宏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6.87%,另有多家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

  记者注意到,在成立约4年时间后,海螺材料就着手进行上市准备工作。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官网2022年2月21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介绍:“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海螺新材料启动上市计划。目前已完成上市辅导保荐机构、会计审计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三家中介机构的公开招标选聘。”

  2022年8月12日,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官网介绍,辖区重点上市后备库企业海螺新材料完成股改,正式更名为海螺材料。“此次股改完成,标志着海螺材料上市筹备进入实质性阶段。”

  港交所官网显示,在股改完成一年多后的2023年12月28日,海螺材料正式递交上市招股书。不过,在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届满六个月后,状态显示已失效。

  仅在两个多月后,海螺材料再度于9月1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港股上市。

  记者注意到,海螺材料曾确立了明确的上市时间目标。海螺材料时任总经理许庚友在2022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IPO规划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加快IPO申报步伐,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公司首发上市。”按照该规划目标,海螺材料距成功上市仅剩下一年多的时间。

  业绩依赖海螺系企业

  二度冲击港股上市,海螺材料业绩表现也受到市场关注。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海螺材料营收分别为15.38亿元、18.4亿元、23.96亿元及11.0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1.27 亿元、0.92 亿元、1.44 亿元及0.6 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螺材料业绩较为稳健,或与海螺系企业的“协助”密不可分。

  记者注意到,在报告期内,海螺水泥一直为海螺材料的最大客户,而海螺集团持有海螺水泥36.4%股权。海螺材料也在招股书中坦言:“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海螺材料一直是海螺水泥的外加剂产品供应商。”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期间,来自海螺水泥的收入分别占海螺材料总收入的约52.5%、41.6%、31.8%及30.7%。海螺材料董事认为,不久的将来,来自海螺水泥成员的销售收入,“将持续占我们总收入的相对较大比例”。

  海螺材料与海螺系企业的紧密联系并不局限于此,海螺材料向关联方客户销售的毛利率明显高于其向第三方客户销售的毛利率。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期间,海螺材料向关联方客户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32.7%、36.5%、42.1%及45.4%,同期向第三方客户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23.1%、 31.7%、34.0%及40.2%。

  对此,海螺材料方面解释称,公司向关联方客户销售的毛利较高,主要是由于关联方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及提供长途送货服务及配套服务等增值服务。

  为了拓展第三方市场,海螺材料则选择低价销售。海螺材料方面表示,考虑到无须向第三方客户提供全国范围的支持,且为能与其他小规模水泥外加剂供应商竞争,“我们通常为第三方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记者注意到,对于业绩依赖海螺系企业的风险,海螺材料方面表示,海螺水泥的业务营运、经营业绩及前景并非公司可控制,无法确保海螺水泥能够维持其业务规模并保持对海螺材料产品的需求。

  海螺材料方面同时直言,若海螺水泥的业务或其所在行业发生任何重大变动,公司无法保证海螺水泥的需求一定会达到预期。“这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核心产品产能利用率下滑

  除了业绩对海螺系企业存在较大依赖外,海螺材料也深受外部环境影响。

  “我们的成长取决于混凝土及水泥行业各种下游应用对我们的水泥外加剂及混凝土外加剂的稳定需求,而混凝土及水泥行业又依赖于中国经济。尽管水泥外加剂及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有所增长,但该增长率未来可能不会保持不变或增加。”海螺材料也在招股书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海螺材料核心产品产能利用率也呈下滑趋势。

  招股书显示,海螺材料目前分别拥有21条、23条、16条、5条及46条生产水泥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醇胺产品、聚醚单体及聚羧酸母液生产线。在2021—2023年,海螺材料水泥外加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43.6%、36.3%,混凝土外加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7%、15.8%、18.3%。

  对于未来发展策略,海螺材料在招股书中表示,将优化产能布局。“同时有效扩大我们在中国及若干海外国家的地理覆盖范围,以巩固我们作为中国领先的精细化工材料供应商之一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建材企业“出海”大背景下,海螺材料也在筹划海外业务。早在2022年,海螺材料方面公开表示:“公司紧跟海螺集团‘一带一路’倡议同步规划‘海外基地’。”

  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是海螺材料主要出海目的地。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海螺材料在招股书中表示,到2028年,乌兹别克斯坦水泥外加剂的消费量预计将达到7700吨,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2%。

  对于再度申请港股上市的原因和如何开拓海外第三方客户等问题,记者致电致函海螺材料,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公司正处于上市申请进程中的静默期,出于合规要求暂不便作过多信息披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