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情绪好转 四季度豆粕或将开启反弹

2024-09-20 15:07:19 科技 admin

市场情绪好转 四季度豆粕或将开启反弹

市场情绪好转 四季度豆粕或将开启反弹

  来源:中华粮网

  9月国内豆粕市场消息面扰动频发,供应端利空影响弱化叠加阶段性需求回暖,现货价格从底部小幅抬升。短期市场供需矛盾仍是压制现货价格持续上行的主要因素,预计9月下旬现货价格震荡运行为主。

  国元期货研究分析,四季度豆粕存在震荡走强预期。随着美豆种植季结束,丰产预期兑现,利空因素开始有所出清,全球大豆定价权开始向南美大豆转移,据气象机构预测,全球气候有概率将进入拉尼娜现象,南美大豆新作种植忧虑或随之提升,美豆价格有望开始注入天气升水,CBOT大豆四季度预计于1000关口企稳。国内来看,随着进口大豆到港高峰过去,豆粕供应端有所收窄,且四季度随着腌腊高峰将至,豆粕下游需求预期增加,豆粕整体供需格局边际向紧。另外,中加、中美贸易争端再度升温,市场对进口大豆、进口菜籽后续供应忧虑也将持续支撑豆粕单边价格。

  进入9月,国内市场成交情绪好转,一方面终端买涨不买跌情绪影响下,采购积极性增强;另一方面,临近国庆,下游饲料厂有备货需求,饲料原料库存小幅增加。从工厂提货数据来看,自8月下旬开始,工厂日度提货量增至18万吨以上,也进一步印证了豆粕市场迎来阶段性需求好转。根据监测显示,国内重点油厂原料大豆及豆粕库存较高位有所下降,截至9月20日当周,工厂原料大豆库存为669.4万吨,豆粕库存为126.0万吨。从数据来看,工厂库存仍处于高位区间,短期库存压力仍有待进一步消化。

  9月USDA报告公布后,美豆市场关键数据变化不大,其中单产数据环比稳定,期末库存环比下调1000万蒲式耳,基本符合市场此前预期,9月的供需报告平稳落地也预示着美豆丰产交易暂告一段落。市场关注焦点逐步转移,目前巴西产区正在经历4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天气,受此影响新季大豆播种工作尚未开展,此外,干旱天气已经导致南美洲谷物运输的主要河流的水位降至历史低点,虽然美豆报告对巴西新季大豆的产量并未做出调整,但市场仍较为担忧,后期关注巴西产区天气改善情况及晚播大豆生长期情况。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巴西2024/25年度大豆播种工作尚未开始。作为对比,去年同期的播种进度为0.2%。9月12日,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发布报告,预计2024年巴西大豆产量为1.53亿吨,低于早先预测的1.532亿吨,比2023年的创纪录产量1.603亿吨降低4.55%。预测2024年巴西将出口9780万吨大豆,低于上年。大豆压榨量为5450万吨,比上年提高0.6%。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8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214.4万吨,同比增加278.1万吨或29.7%,为历史最高单月进口量。1-8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048万吨,同比增加192万吨或2.8%。1-8月进口大豆平均成本(包含税费,不含港杂)4076元/吨,较去年同期的4800元/吨下降15.1%。进口成本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全球大豆丰产、供给充裕,国际大豆出口报价持续下跌。按照市场年度来看,2023/24年度迄今(10月至8月),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9338万吨,比上年同期9083万吨增加255万吨,增幅2.8%,月度平均进口量为849万吨。

  三季度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高峰已过,不过随着油厂维持高开机率,三季度豆粕库存一路走高至近10年历史同期高位,不过随着四季度下游备货积极性提高,豆粕库存拐点已现,预计后续供应边际趋紧。据Mysteel对国内主要油厂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第37周,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库存上升,豆粕库存下降,未执行合同下降。其中大豆库存689.39万吨,较上周增加0.21万吨,增幅0.03%,同比去年增加198.04万吨,增幅40.31%;豆粕库存134.68万吨,较上周减少0.20万吨,减幅0.15%,同比去年增加60.73万吨,增幅82.12%。

  成本端,上周美豆产区高温少雨,利于大豆收割推进,截至9月15日当周美豆收割率录得6%,高于预期和往年均值,大豆上市压力仍存;同时美豆优良率继续下降至64%符合预期;而预报显示本周美豆产区将迎来小范围降雨,有助于大豆优良率维持;另外NOPA显示8月大豆压榨量1.58亿蒲,远低于预期的1.71亿蒲,美豆压榨需求大幅减弱。而巴西大豆已经开始播种,但土壤墒情不足阻碍播种进度,不过预报显示未来两周将有降雨出现。多空交织下,美豆震荡偏强。

  短期国内市场库存压力仍需进一步消化,国际市场供应利空影响逐步转淡,潜在利多驱动有所显现,9月下旬豆粕现货价格震荡为主,随着库存压力的缓解,四季度上涨动能或进一步增强。风险因素:菜粕市场反倾销调查或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豆粕市场产生扰动;9月美联储降息政策落地或提振大宗商品市场。

  饲料工业信息网

发表评论: